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二百企业职工围堵(1)

    陈一久去世当天的下午,受县委书记石丽花的委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世博带领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干部,亲临陈一久家里,代表县委、县政府看望了他的家属,送上5000元慰问金,陈一久的妻子王茂芳泪眼婆娑,哭得凄凄切切,一副令人悯怜的样子,令人想象不出眼前这个楚楚可怜、在市供电公司工作的女人,曾是从不拿正眼看普通人一眼的县长夫人,曾是不可一世、颐指气使的女人!此情此景,令人百般感慨。 王茂芳郑重提出要组织把丈夫追认烈士,张世博表示将把她的要求带回县里研究。

    陈一久死后,县政府那摊工作遇到了很多麻烦事。

    从陈一久家慰问回来,返回到县委大院门口,就遇到了200多名来访者围堵在县委大院门口,保安极力劝阻围堵者,无奈势单力薄,来访者成功堵住了大门。

    张世博的车子无法进来,司机问要不要调头,载他绕到后门,从后门进去。张世博说不用。

    针对近年来来访者越来越多、影响领导出行的情况,县机关事务局在县委大院后面新修了个一米多宽的后门,只可步行进出,平时上锁,县领导需要进出时,可拨打县委大院保卫室的电话,接到电话后保卫室就安排人开门,方便进出。

    郑能已跟了张世博五年,他是退伍军人出身,吃苦耐劳,聪明伶俐,口风宛如饿猫衔鱼——嘴紧,深得张世博赏识。郑能的编制原在乡镇林业站,四年前,张世博把他调进了县委组织部二层单位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张世博说小郑你靠边停车吧,我下车和他们谈谈。来访者是县自行车厂的下岗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古郡县自行车厂曾是中郡市乃至江南省的一面旗帜,拥有职工1000多人,所生产的自行车曾获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全国,曾被选为国礼送给非洲一些国家的元首,自行车厂的职工那时的社会地位像木棉开花一样红极一时,找对象也易如反掌,很多农村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任厂里的单身男工们挑——说得俗一些,颇像市场上卖鸡卖鸭的,被男方看中的话自然高高兴兴,不看中的话,吃了一顿饭就没有下文,怅然若失,总之她们以被自行车厂职工选中为荣——仿如古代贫寒人家的美女,削尖脑袋也要入宫,期望今生能享受荣华富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新世纪,由于摩托车、电动车的异军突起,加之自身管理不善,县自行车厂顺理成章变成停产企业,企业职工突然失业,仿佛失去家庭支柱的孤儿,对未来茫然无措,害得很多女下岗职工不得不到夜总会、歌厅当小姐,以谋取生计,以至当地流行起这么一首顺口溜:“下岗妹,别流泪,抬头走进夜总会;陪大款,挣小费,不给国家添累赘。爹和妈,半生苦,老来待业很凄楚;弱女子,当奋起,自强自立养爹娘。 ”

    年初,古郡县委、县政府把县自行车厂列为改制企业。由于自行车厂地处城区主干道旁,占地50多亩,位置优越,因此自行车厂要改制的消息传出来后,引来了无数的投资者前来考察,欲购下自行车厂的地皮开发房地产,不久前,万利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利永友神奇地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购下自行车厂地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利永友之所以能低价购到这块地皮,是由于他与县长、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组长陈一久私交甚笃。古郡县自行车厂的地皮拍卖招标被设置了种种条件,最终符合投标条件的只有四家企业,除了利永友的万利公司,其他三家全为利永友拉来的用于陪衬的公司。利永友购下地皮后,按其与县里达成的协议,由其对居住在厂里的280户职工进行补偿,按1:1的比例免费置换新房,即原来100平方米的旧房,开发商只需用100平方米的新房的置换,多出部分按市场价计算。这引起了全厂职工的极大愤慨,他们多次到县委大院反映,提出要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多出部分要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价。不久前县委书记石丽花长曾亲自接访自行车厂下岗职工代表,表态要认真研究解决。后来县里曾开过县委常委会研究自行车厂原职工的安置房问题,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县委书记石丽花提出:自行车厂的下岗职工是弱势群体,可满足他们的要求,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超出部分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价。县长陈一久则提出: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会让投资商收不回成本,如发生撤资事件,将会严重损害我县的招商形象,将给我市“三个年”活动抹黑,最多只能按1:1.1的比例置换新房,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计算。